以太坊生态的困境:流动性割裂、创新脱节和VC模式的局限
摘要:
近期,围绕以太坊生态展开的讨论聚焦于其面临的困境:流动性割裂、技术创新与现实需求脱节以及VC模式的局限。流动性割裂和主网体验停滞是主要问题。尽管L2扩容方案层出不穷,但其能否真...
近期,围绕以太坊生态展开的讨论聚焦于其面临的困境:流动性割裂、技术创新与现实需求脱节以及VC模式的局限。
流动性割裂和主网体验停滞是主要问题。尽管L2扩容方案层出不穷,但其能否真正实现扩容,以及L2对L1的反哺何时开始,如何实现,仍需进一步观察。
技术创新与现实需求的脱节也是一个重要问题。基金会主导的技术创新在扩展后,逐渐脱离实际需求,甚至造成了“诸侯割地”式的自治和关系户利用现象,导致劣币驱逐良币。
当前行业现象和VC模式的局限也备受争议。短平快的重复性基础建设与新概念堆叠,以及快速融资和上所出货的导向,将用户置于不利地位。用户需要承担高额gas费用,却最终无法获得相应的体验改善,使得其逐步流失。
对L2模式的质疑主要集中于其依赖刷量造出虚假TVL繁荣,丢失了区块链的核心优势与初衷。此外,主网扩容依赖大量L2的耦合目前显得不够可持续。
如何评判主网扩容方案的优劣?借用@weihaoming提出的比特币生态四项评判标准,我们可以定义以太坊扩容方案的基本要求:
- 有原生技术创新:包含主网资产发行和扩容的技术突破。
- 继承主网安全性:无桥接、无后门、无多签特权,不可关闭。
- 赋能ETH经济模型:为主网ETH带来通缩效果。
- 降低用户使用门槛:具备低成本、无缝迁移和通用互操作接口。
未来的扩容可能需要探索更加社区主导的模式。例如,http://facet.org 平台的诞生,即遵循上述四项标准:一个无团队发币、无空投、无预留的public goods扩容方案,仅由社区支持推出。这样的扩容方案,能否为当下的以太坊带来新的可能性?我们拭目以待。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