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作者:author

牛栏山陨落?国民白酒70亿营收难掩三重危机

牛栏山陨落?国民白酒70亿营收难掩三重危机摘要: 牛栏山:民酒之王的冰与火之歌?“民酒之王”牛栏山,70亿营收的光环之下,暗藏着怎样的危机?这不仅仅是一个企业重回百亿营收的故事,更是一场关于品牌定位、市场策略和消费者信任的残酷...

牛栏山:民酒之王的冰与火之歌?

“民酒之王”牛栏山,70亿营收的光环之下,暗藏着怎样的危机?这不仅仅是一个企业重回百亿营收的故事,更是一场关于品牌定位、市场策略和消费者信任的残酷考验。我们不妨撕开这层“国民品牌”的温情面纱,看看这杯酒里到底掺杂了多少冰冷与炙热。

消失的信任:从国民光瓶到“科技与狠活”的质疑

曾经,一瓶15元的牛栏山陈酿,以“国民光瓶”之名,年销8亿瓶,缔造了白酒界的奇迹。然而,新国标的实施,却像一把利剑,直指其“液态法白酒”的身份。一夜之间,“勾兑酒”的标签被牢牢贴上,昔日的信任荡然无存。2023年,产量、销量双双下滑,库存积压如山,白牛二的神话开始破灭。更令人震惊的是,2024年北京批发市场抽检,竟有高达83%的白牛二为假货!这哪里是渠道管控,简直就是渠道失控!

盛初集团董事长王朝成一针见血地指出,光瓶酒已经进入“质价比”时代。然而,牛栏山的品质叙事,却还停留在十年前。当消费者对“纯粮酿造”的呼声越来越高,当“科技与狠活”成为食品安全的敏感词,牛栏山却还在用低价策略透支着品牌价值。这难道不是一场饮鸩止渴的豪赌吗?

低端依赖症:金字塔的倾斜与中高端的困境

牛栏山最大的问题,莫过于对低端市场的过度依赖。70%以上的营收来自低档酒,这意味着什么?意味着牛栏山就像一个建立在沙土之上的金字塔,根基不稳,摇摇欲坠。那些想要在中高端市场有所作为的产品,比如金标陈酿、魁盛号,要么价格虚高,要么动销乏力,根本无法承担起品牌升级的重任。

金标陈酿,试图通过涨价来实现价值跃升,结果却适得其反,销量暴跌。魁盛号,更是惨淡,线上无人问津,线下无人购买。反观汾酒玻汾,凭借着纯粮固态工艺和名酒背书,在50元价格带杀出一条血路,成为准百亿大单品。西凤绿脖,背靠“四大名酒”的光环,在陕西市场几乎没有对手。事实证明,在白酒市场,品质和品牌才是硬道理,而牛栏山,恰恰在这两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短板。

消费者的背离:老去的基本盘与年轻人的新欢

更令人担忧的是,牛栏山正在失去它的消费者。曾经支撑起白牛二销量的,是那些辛勤劳作的建筑业农民工。然而,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,这部分人群的数量正在减少。1500万农民工的消失,直接冲击着牛栏山的基本盘。

与此同时,年轻消费者正在涌向江小白、光良等新品牌,或者被汾酒玻汾、泸州老窖黑盖等名酒光瓶酒分流。这些新品牌,要么在营销上更懂年轻人,要么在品质上更胜一筹,都对牛栏山构成了巨大的威胁。更残酷的是,洋河、古井贡酒等名酒,也开始加速布局40-80元价格带,推出高线光瓶酒,进一步挤压牛栏山的生存空间。这就像一群饿狼围攻一只受伤的狮子,牛栏山的处境,可谓是岌岌可危。

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

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
微信扫一扫打赏

阅读
分享

发表评论

快捷回复:

验证码

评论列表 (暂无评论,75人围观)参与讨论
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